作者:周湘茂(又名:周翊棋)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作者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在认罪认罚的背景下,请律师还有用吗?到底要不要请律师?该怎么做比较好呢?这是自认罪认罚制度实施以来,很多当事人和家属的疑问。
根据笔者多年的办案经验,笔者认为,如果是特别简单的案件,而且运气好,遇到的是公正的办案人员,自己经济条件不太好,那么可以不用请律师。
除此之外,可以请个律师把关。
对于有罪的案件,认罪认罚,认多少罪,认多少罚,都是要拿筹码跟检察官谈判的。什么是筹码?就是有些罪名可能不构成,有些犯罪金额不能认定,自首、立功、坦白等一些从轻减轻情节能不能认定,累犯等对当事人不利的情节能不能认定,证据、程序是否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筹码,能找出来的有利的筹码越多,就能争取到更好的量刑结果。关键是家属和当事人都难阅卷,证据材料都看不到,找出筹码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如果当事人和家属不是法律专业人士的话,即便看到案卷页难以找出筹码,没有请律师的话,就只能凭办案人员单方决定。
如果是无罪的案件,那就更有必要请律师了。无罪的案件,一旦进入到刑事程序,特别是批捕之后,因考核压力和制度惯性,同时不少办案人员有有罪重罪思维,倾向于将所办案件办成有罪,考核标准之下,这样案件才不是一个失败的案件。所以,无罪的案件,又没有请律师,自己也不精通刑法,又看不到证据,办案人员大概率会劝嫌疑人认罪认罚,有罪结果从此盖棺论定,再想翻盘难于上青天。无罪案件,即便请了律师,办案人员很多情况下也会劝嫌疑人认罪认罚,有些给出的刑罚相当诱人。我之前办理过一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案件,我当事人被羁押到六个多月的时候,检察官劝当事人认罪认罚,也给我打电话,说:如果愿意认罪认罚,那么可以给出七个月的量刑,这样当事人很快就可以出来了,重获自由。我跟当事人分析利弊之后,他选择继续无罪辩护,我多次提交辩护意见,多次前往检察院跟检察官沟通,多次电话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多番努力之下,最终被无罪释放。
如果不知道自己或家属是否构成犯罪,那么找个专业的律师介入,帮助判断,从而做出最有利的决策,不至于事后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