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法语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作者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实 例 简 介 ·
A公司于2001年成立,经营房地产业务,其中股东甲公司持股70%,乙公司持股12%。
2015年,乙公司将该A公司12%的股权转让给甲公司,协商转让价格为3200万元,并随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2017年末,乙公司将甲公司和A公司起诉至中院,请求撤销原股转合同,并恢复其股东身份,理由是甲公司作为控股股东隐瞒一项450亩土地转让收入,造成转让股价虚低,构成欺诈、显失公平。
裁判结果
一审中,乙公司为了证明先前转让的股价虚低,申请对股权进行资产评估,法院予以拒绝。法院认为,有限公司股价不像上市公司股价经过充分竞争和博弈,其股价相对净资产有所溢价和折价纯属正常,乙公司作为小股东具有知情权,应视为知悉公司转让土地事宜,故不予认定存在隐瞒收入之事实,于是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乙公司不服,上诉至高院,高院二审认为,关于股权转让协议的签订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情形的问题。乙公司主张甲公司传递虚假情况,以欺诈的方式骗取作为小股东的乙公司签订严重不公平的股权转让协议侵害了乙公司的合法权益,该转让协议应属无效。本院认为,如前所述,因乙公司在案涉股权转让合同订立前即系A公司股东,依法享有了解A公司状况的股东权利,股权转让合同订立后亦收取了相应股权转让价款,且乙公司并未提交证据证明甲公司实施了欺诈行为。就本案现有证据而言,案涉股权转让协议不存在以欺诈的手段订立并损害其利益的情形,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有关“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导致合同无效的规定,故乙公司有关案涉两份《股权转让协议》因欺诈而无效的主张,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关于乙公司主张股权转让协议未经资产评估所以交易价格严重显失公平的问题。本院认为,本案股权转让协议的签订系双方当事人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协商一致确认的股权转让价格,协议中并没有约定双方应以公司资产评估价值来确定股权交易价格。案涉股权转让合同的标的为股权,公司股权的交易价格不仅包括公司的实物资产净值,也包括当事人对公司的无形资产、行业前景等实物资产以外的投资价值的主观评判,且公司股权交易价格亦因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呈动态变化状态,主要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故乙公司在本案一审期间申请就A公司的股权价值进行评估与双方在订立股权转让合同时是否存在欺诈之间不具有关联性,一审法院对乙公司有关就A公司的股权价值进行评估的申请未予准许,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关于“申请人鉴定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的规定,并无不当。一审法院不予评估的处理正确,二审维持原判。
裁判要旨
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双方协商一致,对股权进行资产评估并非必要要求。当事人以未经评估、约定的股权转让款过高或过低为由,主张股权转让合同构成显失公平并主张撤销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律师解析
一、法律无法代替买方判断股权交易价格,买方定价时需谨慎再谨慎
诚如本期案例二审法院所言,股权价格不仅包括公司净资产,也包括当事人对公司投资价值的主观评判。这一点无形中给收购股权的一方施加了更多的注意义务,因此,股权受让方在接受某个股权价格前,除了要调查核实公司的各项主要资产、负债、营业收入、利润、税务状况、诉讼情况等直观的情况,还要对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竞争态势、经营情况、战略规划、经营团队素质与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判断,以综合确定股权转让价款。
二、对于卖方而言,应确保受让方充分知悉公司资产及经营状况,避免构成显失公平后股权转让合同被撤销
本案中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卖方是否隐瞒该项土地转让收入并构成欺诈?为避免类似风险,股权交易的卖方应充分向买方披露公司资产与经营情况。如安排尽调环节的,应确保如实、全面向对方提供《尽调清单》所要求的公司资料,并在后续签署协议、交割股权时以之前的尽调结果为披露依据,再将该披露依据写入尽调报告、股转协议、交割确认函等文件,要求对方签署确认,认可该卖方披露之全面性、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