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两度成被告!判决书全文已公布

时间:2020-02-13 来源:律道盟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转自:律道盟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机关要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登记立案,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2018)京03行初76号

                                               (节选)

原告贾某某,委托代理人某某

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

法定代表人傅政华,部长。

原告贾友宝不服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以下简称司法部)政府信息公开告知及行政复议决定,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受理后,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8年12月1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贾友宝及其委托代理人罗吉,被告司法部的委托代理人杨璐、张星阁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18年5月27日其向被告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但被告直到2018年6月20日才作出答复,仅告知申请公开的信息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原告不服,遂于2018年7月16日向被告申请行政复议,但被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维持了被诉告知书。第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国办公开办函〔2015〕207号答复第3条的规定,被告于5月27日收到原告信息公开申请,迟延至6月20日才作出被诉答复,明显超过了上述规定的法定答复期限,已构成程序违法。第二,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应认定事实清楚,行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特别是适用法律应引据精准,在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中,为了保障公民在信息公开申请过程中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行政机关在拒绝向申请人公开信息时,应当充分说明理由,并引用相应免予公开法律规范的具体条款。

本案中,被告未对申请人的申请作区分处理,仅告知申请信息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没有说明如何获取或不公开的具体理由,该答复结论亦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答复形式要求,应认定为适用法律错误。第三,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申请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时,并非一律不予公开,而应当视权利人意愿及对公共利益的影响而定。本案中,被告不遵循第三方意见征询程序,直接拒绝公开,其“不予提供”的行为,既侵害了当事人依法拥有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也构成违法拒绝履行法定公开职责。第四,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初衷来看,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的申请目的不应成为获取政府信息的前提条件。申请人没有资格限制,不需要说明申请的目的,申请人特殊的个体利益并不总是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不需要证明,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公开时不应将其作为考量因素。综上,被告认定事实不清,违反法定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并未正确履行职责,请求法院判决确认被告作出被诉告知书的行为违法并予以撤销;撤销被诉复议决定书;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被告辩称,一、被诉告知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依据正确,内容适当。原告于2018年5月27日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经审查,原告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依法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据此作出的被诉告知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依据正确,内容适当。二、被诉复议决定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依据正确,内容适当,程序合法。被告收到原告的行政复议申请后依法履行复议程序,经复议审理认为被诉告知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依据正确,内容适当,据此维持被诉告知书。三、原告一个时期以来大量、反复向被告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其行为已超过法律依法保护公民知情权的合理边界,属于典型的滥用信息公开申请权的行为,且被诉告知书对原告权利义务不产生任何实际影响。综上请求法院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本院认为,关于被告作出被诉告知书及被诉复议决定书的职权,原告无异议,经审查,对其合法性本院予以确认。……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七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确认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于二0一八年六月二十日作出的〔2018〕第60号《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违法;

二、撤销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于二0一八年十月十六日作出的(2018)司复决177号《行政复议决定书》。

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负担(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贾志刚

                                                                                 审 判 员 董 巍

                                                                                 审 判 员 胡兰芳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 刘 毅

                                                                                 书 记 员 张 怡


                                    (2018)京03行初77号

原告贾某某,委托代理人某某

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

法定代表人傅政华,部长。

原告贾友宝不服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以下简称司法部)政府信息公开告知及行政复议决定,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受理后,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8年12月1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贾友宝及其委托代理人罗吉,被告司法部的委托代理人杨璐、张星阁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于2018年6月4日作出〔2018〕第46号《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以下简称被诉告知书),主要内容为:贾友宝:你提交的关于公开“你机关2017年获取并保存的人民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及畅通的人民监督员报名渠道和人民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的渠道”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现对你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为:根据《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人民监督员由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你申请公开的“2017年获取并保存的人民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和“人民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的渠道”由各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负责公开;你申请公开的“畅通的人民监督员报名渠道”由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在选任公告中公布,建议向相应机关进行申请。原告不服被诉告知书,向被告申请行政复议。被告于2018年10月16日作出(2018)司复决176号《行政复议决定书》(以下简称被诉复议决定书),维持被诉告知书。

原告诉称,2018年4月30日其以邮件方式向被告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但被告拖延至2018年6月4日才作出答复,称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让原告向相应机关咨询。原告不服,遂于2018年7月16日向被告申请行政复议,但被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维持了被诉告知书。第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国办公开办函〔2015〕207号答复第3条的规定,被告于4月30日收到原告信息公开申请,迟延至6月4日才作出被诉答复,明显超过了上述规定的法定答复期限,已构成程序违法。第二,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应认定事实清楚,行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特别是适用法律应引据精准。本案中,被告没有说明其究竟适用的是该条款的哪一项,而是同时适用,其所作被诉告知书并未达到法定要求,即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进行答复的基本要求,该答复结论亦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答复形式要求,应属适用法律、法规不当。因此,被告作出被诉复议决定书维持被诉告知书,亦属于事实认定不清、适用法规错误。第三,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条,对公民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的行政机关应认真对待,积极履行职责,依法开展审慎合理的检索核查工作,并按照规定区分不同情况作出答复。根据《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原告申请公开的事项为被告应当主动公开的范畴,但被告同时援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作出答复,该表述既前后自相矛盾,且其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却未告知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综上,被告认定事实不清,违反法定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并未正确履行职责,请求法院判决确认被告作出被诉告知书的行为违法并予以撤销;撤销被诉复议决定书;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被告辩称,一、被诉告知书认定事实清楚,内容适当。原告于2018年4月30日申请公开“你机关2017年获取并保存的人民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及畅通的人民监督员报名渠道和人民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的渠道”,经审查,根据《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规定,原告申请公开的上述信息不属于被告制作或保存的信息,被诉告知书告知其向有关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公开并无不当。二、被诉复议决定书认定事实清楚,内容适当,适用依据正确。被告收到原告的行政复议申请后依法履行复议程序,经复议审理认为原告申请公开的信息,被告并未制作或保存,被诉告知书告知其向有关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公开并无不当,据此维持被诉告知书,内容适当。三、原告一个时期以来大量、反复向被告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其行为已超过法律依法保护公民知情权的合理边界,属于典型的滥用信息公开申请权的行为,且被诉告知书对原告权利义务不产生任何实际影响。综上请求法院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经审理查明,2018年4月30日,原告以电子邮件方式向被告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所需信息内容描述为“你机关2017年获取并保存的人民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及畅通的人民监督员报名渠道和人民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的渠道。此申请要求出具相关依申请收件回执、登记表或登记回执(三选一),提供形式为加盖你机关公章和骑缝章的纸质文件答复。互联网网址链接不具有长期存在的稳定性和网络传输、软件格式及硬件故障等原因,不符合作为书证使用的条件,因此本申请不接受告知长串字母的网址链接形式答复,但可接受正文可复制网址的加盖印章的正式公文。请务必执行条例第二十六条和国办发〔2010〕5号第二条规定,按申请人所要求的方式和载体提供所申请可作为书证使用的全面完整纸质文本。”所需信息用途为“依中办发〔2016〕8号和国办发〔2010〕5号等,了解、监督、取证及后期在诉讼和行政程序中作为书证、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工作科研使用”。被告经审查于2018年6月4日作出被诉告知书并于当日向原告邮寄送达。原告不服被诉告知书,于2018年7月16日向被告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被告于2018年7月18日收到原告的行政复议申请。2018年7月20日,被告作出(2018)司复决176号《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并送达司法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于2018年7月30日作出(2018)8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书面答复意见》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复议审理过程中,被告于2018年9月14日作出(2018)司复决176号《行政复议延期通知书》并于同日邮寄送达原告。2018年10月16日,被告作出被诉复议决定书并于同日邮寄送达原告。原告不服,遂提起本次诉讼。

本院认为,关于被告作出被诉告知书及被诉复议决定书的职权,原告无异议,经审查,对其合法性本院予以确认。……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二)项、第七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三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于二0一八年六月四日作出的〔2018〕第46号《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

二、撤销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于二0一八年十月十六日作出的(2018)司复决176号《行政复议决定书》。

三、责令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针对原告贾友宝二0一八年四月三十日所提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在法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负担(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贾志刚

                                                                                     审 判 员 董 巍

                                                                                     审 判 员 胡兰芳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 刘 毅

                                                                                     书 记 员 张 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6〕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的要求,保障行政诉讼法有效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 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制度,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消极对待行政应诉、干预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到位、行政应诉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较为突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于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 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要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登记立案,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三、 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被诉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要提高答辩举证工作质量,做到答辩形式规范、说理充分,提供证据全面、准确、及时,不得拒绝或者无正当理由迟延答辩举证。

四、 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带头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积极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工作人员不得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五、 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被诉行政机关出庭应诉人员要熟悉法律规定、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配合人民法院查明案情。要积极协助人民法院依法开展调解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不得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要严格遵守法庭纪律,自觉维护司法权威。

六、 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被诉行政机关要依法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责令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判决,除原行政行为因程序违法或者法律适用问题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的情形外,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机关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补偿损失的判决,要积极履行义务。

七、 明确行政应诉工作职责分工。要强化被诉行政行为承办机关或者机构的行政应诉责任,同时发挥法制工作机构或者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在行政应诉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行政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应当共同做好原行政行为的应诉举证工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由一个机关实施。

八、 加强行政应诉能力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行政应诉工作力量,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积极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确保行政应诉工作力量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切实保障行政应诉工作经费、装备和其他必要的工作条件。要建立行政应诉培训制度,每年开展一到两次集中培训、旁听庭审和案例研讨等活动,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执法人员等相关人员的行政应诉能力。

九、 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行政机关要不断规范行政行为,认真研究落实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

十、 强化行政应诉工作监督管理。要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考核,将行政机关出庭应诉、支持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以及行政应诉能力建设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体系。要严格落实行政应诉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行政机关干预、阻碍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也不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照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 2014 wangshunxin.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1004912号-7